徽茶文化

3643

2015-03-13
徽州茶人小传:释道宁

释道宁(1053~1113),俗姓王,徽州歙县人。据《全宋诗》记载:“释道宁祝发(削发出家为僧)蒋山泉禅师,依雪窦老良禅师。逾二年,遍历丛林,参诸名宿。晚至白莲,参五祖法演禅师,顿彻法源。徽宗大观中,住潭州开福寺。为南岳下十四世,五祖法演禅师法嗣。《僧宝正续传》及《嘉泰普灯录》有传。”又据《五灯会元》记载:“潭州开福道宁禅师,歙溪王氏子。……政和三年十一月四日,净发沐浴,次日斋罢小参。至日酉时,跏趺而逝。”

 

在释道宁的一百三十多首诗中,《偈六十三首》的茶禅诗偈值得一读。偈是佛教术语,译作颂。颂者,美歌。所以,偈语就是佛经中的唱词。如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就是唐代惠能大师的著名偈语。而茶禅诗偈的精义是:禅境与品茶的精神意趣相通。

 

在佛教文化中,茶是和尚的饮料,也用来供佛;所以,吃茶在佛教仪式中逐渐被仪礼化并成为茶礼。而在寺院崇尚饮茶、种茶的同时,也将饮茶与佛学哲理、人生观念融为一体;以致“茶佛不分家”、“茶禅一味”由此产生。禅门“百丈有三诀:吃茶、珍重、歇。拟议更思量,知君犹未彻。”所以,释道宁在《颂古十六首》中曰,“思量有个悟因由,万叠云山障路头。更话煎茶并扫地,泥中洗土转添愁。”又曰“煎茶扫地事如麻,若了如麻理不差。打破画瓶归去后,始知凡圣眼中花”。对释道宁和其他和尚而言,“煎茶”和“扫地”一样是平常“事”;只是和尚的平实家风,却又是和尚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当然,和尚的茶事不仅仅是物质的需求,它也上升为一种精神需求,乃至成为与禅宗教义相关的行为,故不能等闲视之。

 

佛教崇尚饮茶,有“茶禅一味”之说。“茶”泛指茶文化,而“禅”是“禅那”的略称,意思是“静虑”和“修心”。“一味”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,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;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,世事之浊我可清。就是茶品人生浮沉:禅悟涅盘境界。释道宁《偈六十九首》中还有“出家佛子,物外高流。挈锡携瓶,访寻知识。须是踏著自己稳实田地,方解茆庵石室折脚铛儿。煮粥煎茶,接待往来,随家丰俭。未到如斯境界,不可虚延岁月。”如果说,禅茶离寻常百姓的生活太遥远,那么以茶待客之礼距离人们却并不遥远;因为“以茶待客”“客来敬茶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习俗之一。“有时南州北郡,买卖交关。有时看风把柁,顺水行船。有时酒肆茶坊,迎宾待客。有时投壶走马,歌笑围棋。种种多般,要源流出。”释道宁说的很清楚,懂不懂茶并不重要,“须知茶道之本,不过是烧水点茶”。喝什么茶也不重要,适合自己的就是好茶。而喝茶就是“忙里偷闲,苦中作乐”;就是“煮粥煎茶,接待往来,随家丰俭”。

 

 其实,饮茶就是生活。品茶就是在随缘任化、反璞归真中品出一份清爽、一份平静,一份真实和快乐。而每个茶人都可以如同禅师一样,只要心中有一方净土,可容花木,可纳雅音,且在纷呈世相中不迷失荒径;如是,则可以端坐磐石上,陶醉茶香中!

Copyright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7936号-1   技术支持:黄山智慧城市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