徽茶文化

2957

2017-02-20
徽州茶人小传:余干臣

    余干臣,名昌恺,生卒年不详,徽州黟县立川人。据说余干臣家境殷实,只是幼时多病,算命先生谓之是九华山长老托生,故多磨难;所以他母亲赴九华山烧香许愿:吾儿若能平安长大成人,一定年年供奉香火。稍长,余干臣以聪明好学、头脑灵活而闻名乡里;他先习儒业,15岁在县学应童子试第一名中了秀才。

    同治六年(1867)秋,余干臣金陵贡院乡试中举;翌年京城会试榜上无名,得吏部为官的徽州籍官员相助,年底补缺福建省福宁府府税课司大使,从九品。光绪初年间,余干臣罢官归里,途经东至县尧渡街,仿闽红的制作方法试制红茶。

    光绪二年(1876),余干臣从至德来到祁门;他先是在祁门西乡历口镇开设茶庄,后又在闪里乡设置茶庄;此时,他仍然在试制红茶并致力于茶叶品质的提高。由于祁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异的“槠叶种”茶树,这种茶树品种(又名祁门种)的茶叶原料十分适合制作红茶;加之余干臣的不断努力,终于创制出了从外形到内质都十分优异的工夫红茶。然令人遗憾的是,祁门红茶创制至今不过百十年而已,并不是十分遥远;但不知为什么,关于当年的茶事记载却是很少,至于余干臣其人,也是缺乏翔实的文字资料。所以,茶界关于祁门红茶的创制,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;诸如余(干臣)氏论、胡(元龙)氏论等……。1933年出版的祁门茶业改良场《祁门之茶业》载:“考其历史,该县向来嗜制青茶,1876年有黟县余某来自至德县,于历口开设子庄,劝诱园户制造红茶,出高价以事收买,翌年设红茶庄于闪里。虽出产不多,但获利颇厚,此为祁门红茶制造之始。”此说一出,影响颇大,国内外不少茶叶史料也持此论。如1935年的《茶叶全书》记载:“黟县茶商余某,至祁门传授红茶制造法,祁红声誉,自是鹊起。”1937年出版的《祁红复兴计划》中也有记录:“光绪二年(1876),有自至德茶商余来祁设分庄于历口,以高价诱园户制造红茶,翌年复设红茶庄于闪里。时复有同春荣茶栈来祁放汇,红茶风气因此渐开。”另据胡元龙后裔胡益坚在其文章中称:“黟人余干臣自福建罢官归来, 赁居祁门县城三里街;因见祁门产茶,根据闽人制闽红的经验,建议祁人改制红茶。由于久居山区,消息闭塞,思想保守,无人敢应议改制;独胡氏元龙敢付诸实施,乃接受余氏建议,在自办的培桂山茶场着手改制红茶。”由引可见,余干臣与祁门红茶确是有着不解之缘。从记载文字中也可以看出,余干臣、胡元龙二人从想法到实践,直至祁门红茶问世,都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,最后二人是殊途同归,均可以称之为祁红祁门红茶的奠基人或开创者。这也如著名茶学家陈椽先生所言,“当时绿茶销路不好。红茶畅销,市价高于绿茶,相导仿制,势所必然,这是推动祁门茶叶生产变革的动力。”

    余干臣因长久不能排遣对母亲过世的歉疚,晚年则是选择了在九华山出家遁世;他除了保持对茶的热爱之外,却是心如止水……人们不知他逝于何时,葬于何地;他没有给后代留下财产,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——祁门红茶!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Copyright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7936号-1   技术支持:黄山智慧城市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