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慎行(1650~1727) ,字悔余,号他山,赐号烟波钓徒,徽州婺源人。晚年居于初白庵,所以又称查初白。查慎行是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进士,特授翰林院编修,入直内廷;五十二年(1713)乞休归里,家居10余年。查慎行诗学东坡、放翁,尝注苏诗,是清代诗坛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,故被誉为东南诗坛领袖;著有《他山诗钞》等。
查慎行曾在按察、布政司任职,于风俗民情颇了解,于茶事尤精熟;在编修《海记》时,对各地贡茶列有条目并有官员向宫廷进奉贡茶的记录。同时,他的许多茶诗也反映了贡茶给茶农带来的深重灾难。他在《御茶园歌》诗中说:“先春次春遍采摘,一火二火长温馨;缄题岁额五千饼,鸡狗窜尽山边村。”查慎行《与灵上人饷龙井雨前茶二首》其一曰:“风篁十里郎当岭,官焙争收粟粒芽;惭愧老僧亲手摘,青纱蜡纸饷山家。”他说每年岁贡寺院道土“遍采春芽……搜尽深山”还是不够贡额,难以应付地方官吏的勒索,尽管茶园荒芜,还要年年负担喊山祭费且上贡茶额不能减免,只好到外地采购“他山茶”来交纳贡茶。查慎行还感叹道:“朝廷玉食自不乏,何用置局笼丘樊,茶兮尔何知,仍以尔故罪黎元”。这些茶诗均描述了贡茶的危害以及其先兴而逐衰的必然规律。
查慎行在《建溪掉歌十二章》中有这样的表述:“不团小凤不团龙,细色如今免上供。见说田家愁水旱,好充茶户莫为农。”这首诗道出了茶业的一个重要史实,明太祖朱元璋因龙凤茶制作复杂且扰民,下令罢贡以为茶农减轻负担。于是,在洪武二十四年(1392)下旨,要求茶叶在制作时停止生产团茶而改为散茶;也就是“罢造龙团”。这无疑是中国茶叶史上的一个转折点。从此,茶叶由蒸青向炒青的制作方式转变,而且是产量大、品质好;同时,炒青绿茶的出现也导致了饮茶方式的突变,即从烹煮到瀹泡,以致开创了品茗清饮的先河。
查慎行是一个品茶的行家,他认为“无水不足于论茶事,是故名泉,汲取者众。如无锡县西之惠山,山中有天下第二泉,因此名播遐迩。谋利之徒,不惜舟车之劳,汲取遍市于大江南北,人亦以能得此水为贵。所以他《初登惠山酌泉》茶诗云:“九龙蜿蜒来,垂首倒吸川。□云泄乳窦,至味淡乃全。我携阳羡茶,来试第二泉。山僧导我至,古木枝参天。”查慎行品茶亦爱壶,他用壶玩壶,于一壶一盏间独具性灵,情趣尽矣。他尤喜清代紫砂大师陈鸣远制作的花货作品,在诗中毫不吝惜给于了溢美之辞;“梅根已老发孤芳,莲蕊中含滴水香。合作案头清供具,不归田舍归禅房。”
査慎行写了很多茶诗,诗中亦有佳句。如“不如仙山一啜好,冷然便欲乘风去;”也有“煎茶好领闲僧意,知是芒鞋到几回。”查慎行的咏茶《竹枝词》也很有特色;“谷雨前头茶事新,提筐少女摘来匀。长成嫁作邻家妇,胜似风波荡桨人”。“手挽都篮漫自夸,曾蒙八饼赐天家;酒狂去后诗名在,留与山人唱采茶”。查慎行留下的茶诗词作品,是一个茶人闲适的情感流露,也是那个时代真实的茶事记录;于后人是一笔财富;于茶史研究、茶文化传承也是一种贡献。